
酒廠起源
杭州市又名武林、臨安,釀酒史可遠溯至先秦時期。晉代釀制的名酒有“百花醞”,唐代則以“梨花春”著稱,其所以得名,乃因江南梨花盛開而酒熟。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詩,即有“青旗沽酒趁梨花”句,其注云:“其俗,釀酒趁梨花時熟,號為‘梨花春’。”
宋神宗熙寧年(1068-1077)間,杭州的酒課達“三十萬貫以上”(即杭州都酒務,歲課三十萬緡),是當時全國主要的產酒區之一。據《酒名記》上的記載,杭州的酒品有“竹葉青”、“碧香”、“白酒”。南宋時,臨安成為都城,其酒品更不勝枚舉,《酒小史》載有“杭州秋露白”;《武凌舊事》亦載“薔薇露、流香、宣賜碧春、恩春堂……”等名目,達50余種。并云其“酒名之多,酒庫及酒樓之多,想見當時都城奢靡景象”。明代則以釀“梨花干酒”名世。
清中葉以前,杭州仍釀有佳釀。據《清稗類鈔》載,仁宗嘉慶1796-1820)間品酒名家梁晉竹游韜光,遇老僧相招飲酒。(按:此酒所嘗第一次好酒”。惟自太平軍攻破杭州城后,釀酒業衰落,“裝飾華麗之俗,即有一二釀酒之家,概號土酒,遠遜越釀(指上虞所釀的越酒),風會之變,盛衰之殊,蓋匪直酒而已矣”。1956年,公私合營,將建于1935年的“德昌醬園”改為“德昌釀造廠”,專制黃酒、露酒。1966年又改稱“紅衛釀造廠”,1985年再易名為“西湖酒廠”。目前主打的北高峰牌杭州黃酒,為1962年所投產。
主要產品
杭州黃酒
本酒選用優質大米、小麥為原料,經蒸飯、淋飯之后搭窩,再兩次喂飯,其發酵期為二至三個月,然后榨酒澄清,進行包裝出廠。
品味殊榮
杭州黃酒屬干型黃酒,酒度為15°,糖分小于0.5%,總酸為0.45%,酒液色澤橙紅,酒香醇和濃郁,入口清爽鮮美,極宜佐餐助興,廣為酒徒所珍。
在此須一提的是,杭州酒廠的金谷牌雙加飯酒,亦是一款天堂佳釀,曾在1984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產品,同年再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。金谷牌雙加飯酒屬半干型黃酒,酒度為17°,糖分介于1%到3%間,總酸小于0.45%,味道較杭州黃酒稍甜,其口感及風味,倒是大致相當,在品嘗上,應屬雷同。惟此酒在國際間的知名度較大,現遠銷至日本、法國、英國及美國等國。
杭州黃酒先于1983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產品,再于1985年獲商業部優質酒稱號及銀爵獎。現除內銷外,尚有部分出口。
上一篇:福建省連江縣釀酒廠
下一篇:已經是最后一條了